書架
我怎樣寫小說(精品公版)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國家至上》說明之一

《國家至上》說明之一


回教協會在去年請宋之的寫個劇本。之的因參加作家戰地訪問團,入冬始回重慶,所以沒能交卷。之的對回教習俗知道一些,而且有不少回教的朋友,故回教協會請他執筆。他未能交卷,就商請我來幫忙。我既不會寫劇本,又非研究回教的專家,本不敢答應。可是朋友們以為我新從西北歸來,必多知多懂;厚情難卻,乃與之的合作;勇氣本各具五分,合作乃湊足十分。


據說,內容決定形式不知真假。我們倆這次寫劇,劇中的人物事實都決定於我倆的生活;回教協會並沒給我們出題目,朋友們也沒供給我們故事;我倆須先商編一個故事,想出幾個人來。之的與我都是北方人,自幼就都與回教信徒為鄰,同學,交朋友。因此,我們曉得回教人的一般的美德。他們勇敢,潔淨,有信仰,有組織。其往往與教外人發生衝突者,實在不是因為誰好誰壞,而是因為彼此的生活習慣有好些不同的地方:不一致會產生誤會,久而久之,這誤會漸變成了必然之理,彼此理當互相輕視隔離。於是,在我們北方的城市或村落中,就時常看到回漢衝突的事實。更不幸,地方官吏沒有高於平民的理能與識見,也以為回是回,漢是漢,天然的不能合作;從而遇事行斷,率遵成見,而往往把小小的齟齬演成流血的風潮事變。


根據上述的一點理解,我們合編了一個故事。我起草,他修改,而後共同把它寫成劇本。在這故事中,我就按著我們的理解,要表現出回胞美德,同時也想表現出怎樣由習俗的不同而久已在回漢之間建起了一堵不相往來的無形牆壁。在抗戰期間,(對不起,我們還是沒離開抗戰八股!)我們必須拆倒這堵不幸的牆壁。怎麽拆倒?第一,須雙方彼此尊敬,彼此認識;除去了那點不同的生活習慣,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是兄弟。第二,地方官須清楚的認識問題,同情的一視同仁,公平的判斷,熱誠的去團結。這是我們的八股。能將就著看得下去與否,還不敢說,因為我們倆的本領並不怎麽高大。


在之的一個劇本中,有個生龍活虎的女子叫作果子。有些朋友看完戲,說:果子那樣的女人,除了在戲劇中,是不會有的。在我,一點也不覺得果子有什麽奇怪;北方鄉村裏真有那樣的女人。在我們這新劇本中,至少有一兩個人物恐怕要遭受同樣的批評,因為他們是北方人,又是北方回胞,而且是行俠作義的人;我想,一定有些人看著眼生。我們絕對不怕批評——我們歡迎批評——可是也不便聽從沒看見老虎的人告訴我們老虎應當是什麽樣兒。在青島,在濟南,我都有回教的拳師教我練拳,其中的一位還作過鏢師。假若有人以為我們的劇中人太不像樣的話,我希望在抗戰勝利後到北方去看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