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匪君天下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三十四章 華夷之別(1/3)

“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這是唐之孔穎達編著的《左傳正義》,因《周易》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故強調冠服禮儀,”弘皙笑的有點頑皮有些賣弄,“中國之稱最早見於《尚書》:中國者,四夷皆服。關中、河洛為中國,其它依方位叫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到魏晉之《論語集解》說:諸夏,中國也,周有夷狄。”


“前番參照地域後者是按血脈分計,然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論語正義》又解釋成中國禮儀盛而夷狄皆無,並舉例楚國自稱蠻夷而文明日進,諸侯會盟不以蠻夷呼之,而鄭國本為諸夏因為行為不合義禮,卻被視為夷狄。至唐有《內夷檄》說四夷之民慕中華之仁義忠信,能心馳於華,吾不謂之夷!朱熹幹脆把話說明白:天下之邪正,皆至於《春秋》而定!”


“這就清楚了,”弘皙的嘴角如鉤,落在方苞眼中笑似乎變得深沉,似乎有了點變味的跡象,“時過境遷朝代更迭區分華夷的標準雖與時俱進,但有一點不變,那就是奉孔丘、尊禮儀、重儒家、仕士人,做到或哪怕做不到頂禮膜拜也行,這都是華夏。至於有仇視役使或不敢、不願、不屑、甚至力有不逮來不及教化的都是夷人!”


“如此,儒家似驕陽,禮義光芒照耀處皆華夏,光盡便是四夷。換句話說,有儒為華夏無儒就是四夷,再說清楚一點,無論何人當政,統領的隻是生民之肉身而儒家左右的是萬民之魂,那麽華夷不過是儒家定論,說你行你就行說不行就不行,跟百姓、萬民、朝廷甚至種族就沒關係,對麽?”


“貝勒爺,奴才有點糊塗了,莫不成這國家成了這幫讀書人的?”


武丹一語道破天機,弘皙微笑,諸人啞然。


於張廷玉或方苞李紱,自小讀聖賢書習聖賢文,縱有思辨終究是選擇性接受,哪曾如弘皙這般如庖丁解牛尋經析絡信手拈來卻又如高屋建瓴,站在純第三者的角度冷眼旁觀,而這……格物、靜思、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就為了王道湯湯?子孔子有教無類啟民智就是天定責任,可這結論——不反而反還是萬世皆君?忠君愛國莫不成反倒成了愛己篡國?


有障,而弘皙千言若水流。


……


“前明之儒人如何評價蒙元一朝?華夷峻防,胡主中國,幾變於夷!試問,就蒙元當朝沒開科舉?讀的不是四書五經?皇帝當朝行的不是《禮記》?遵循的不是《春秋》大義?何以排除在外?真如衡臣公所言,以兵起並殊服異俗麽?”


“試問自大禹治水居功傳子,家天下,哪一次改朝換代少過征戰?長平戰坑殺40萬,趙地舉國戴孝。秦楚爭十麵埋伏滅了十萬江東子弟,堂堂霸王自刎烏江。漢末三國,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魏晉之苻堅投鞭曾斷流雞公山下卻是風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