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素書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2節(3/4)

,勿施於人。”“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仁”如同天、大海、雨露一樣,可以包容、滋養萬物。心懷慈悲惻隱是具有仁愛之心的具體表現,真正以仁待人的人,雖然不刻意表現自己愛護民眾,但是天下人民無不自覺自願地親近他,因為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他的恩惠,每一種生靈在他的庇護下都得以安樂生存。


季氏將要攻打附庸國顓臾,冉有、子路兩人參見孔子,孔子教訓他們說:無論是有國的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擔心財富不多,隻需擔心財富不均;不必擔心人民太少,隻需擔心民心不安定。若是財富平均,便沒有貧窮;和平相處,便不會人少;人心安定,便不會傾危。做到這樣,遠方的人還不歸服,便發揚文治教化招致他們。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季氏將伐顓臾》“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就是要君主實行仁政,以仁化德,從而感召天下。


第10節:素書(10)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正如《尚書》中所說的:“大禹在位時施行德政,連鳥獸魚鱉也不受侵擾地愉快生存”,“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詩?大雅?行葦》)以此來顯示周王朝先世之忠厚,今後遂用為仁慈的典實。


義者, 人之所宜, 賞罰善惡, 以立功立事


如同孟子所說“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孟子?離婁上》)相對於“仁”來說,“義”是一種為人處世的道德規範,指的是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為,判斷事物義或不義,就要看行事是否符合事宜、合乎事理,賞罰是否分明、是否使有功有過的各得其宜。隻有萬事公正合理,才會使人們樂於發揮自身的才智,進而激發建功立業的熱情,從而使得各項事業興旺發達。


理和義是相統一的。隻有按照事理即事物的規律去判斷、處理事物,才能使“義”得到真正的體現。賞善罰惡,使好的、善的得到發揚,使壞的、惡的得到懲治,這就是“義”所包含的理;如果能使每個人發揮才智,建功立業,那就說明“義”已經得到了落實。


晉文公重耳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僖負羈是曹國人,曾救過晉文公的命。晉文公在攻下曹國時,為了報答僖負羈的恩情,就向軍隊下令,不準侵擾僖負羈的家,如果有違反的人,就要處死刑。大將魏平和顛頡卻不服從命令,帶領軍隊包圍了僖負羈的家,並放火焚屋。魏平爬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