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楚霸王在今世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資料6(1/6)

講講國內出版的要求,和簡體需要注意的地方。



具體要求,首先是看題材,然後才是寫的怎麽樣。簡體現在也主要是跟著市場走。



這段時間,官場和職場賣的好,一般差不多的都能出。簡體和起點其實衝突挺大的。



起點的熱書,實體反應都一般。感覺兩者相反。



比如,實體讀者翻開書,決定買不買,除了故事好看,還讓他覺得這書值得花錢買下,這就是文筆了



現在的書都貴,30塊一本,一般還真不願意隨便往書包裏放。所以,除了故事精彩,首看的是文筆。



還有就是YY的要真實。要感覺書裏的事情真的可能發生,其實並不會發生。



一般賣得好的實體都是貼近生活的。或者完全脫離,但是就要求當時的市場環境了。實體書,最忌拖遝。



對了簡體有沒有什麽禁忌的方麵呢?比如情色



禁忌上麵,稍微的情色,還是可以的



要讓人浮想聯翩



其實,氣氛很重要呀



景物描寫,加上心理活動的描寫



渲染為主



首先要看當時的環境,先看題材



比如我的《國家利益》開頭:



————————



玲瓏有致的裸體,配上室內昏暗的光線,原本冷厲的氣氛漸漸變得曖昧起來,似乎想要融化掉劉帥最後的堅持。



————————



這個,用燈光,裸體,渲染氣氛



再比如:



————————



看到劉帥眉頭深鎖的樣子,張嫣得意地笑了笑,隨意取下裹在身上的浴巾,將赤裸的身體暴露在微涼的空氣中,也同時暴露在劉帥無法回避的視線中。



玲瓏有致的裸體,配上室內昏暗的光線,原本冷厲的氣氛漸漸變得曖昧起來,似乎想要融化掉劉帥最後的堅持。



————————



微涼的空氣中,可以給人真實的觸感



讀者容易進入故事



其實沒有什麽直接的描寫,但是要曖昧



偶不會直接的寫,不過,網文直接點沒什麽



偶這種寫法,也是學了黃易大神的



偶開始不會寫,到處去看,都太直接了,一來沒情緒,二來太粗俗



寫文啊,不能太低俗了



會毀了自己的



其實實體的YY,就和情色的描寫一樣,要適度



太直接的yy就不行



打鬥多了讀者反感



寫打鬥,讀者一個是想看過程,但是不希望過程太長,那就沒趣了



最好是先把氣氛作出來



偶經常先寫心理



比如:



——————



秦延冷笑一聲,長劍閃電一般向上斜挑而出,正中多色裏長劍的劍尖,這裏正是對方力量最為薄弱之處。秦延冷哼一聲,向右後側閃身斜退,腰身一扭,長劍如影隨形地重重地撞在多色裏的寶劍上。多色裏的寶劍如何是秦延精鋼劍的敵手,隻聽“叮”地一聲,多色裏手中的長劍應聲而斷!



秦延深知這樣的機會一閃即逝,不由身形一晃,飛身而起,口中一聲狂喝,長劍從上而下斜劈對方麵門,風聲呼嘯,勁厲刺耳,更驚人是這淩空劈下的一劍,有種像萬馬千軍,廝殺於戰場之上的慘烈效果。



——————



上麵這些是學著黃易大神的



這是偶最早的撲書,武俠小說



再來一段:



————————



隻覺一道勁風劈麵而來,李成不及細想,腳下閃電般猛地用力一蹬,身體全速向旁邊全力側翻。身形剛轉過半個身位,就覺一聲刺耳的尖嘯從耳邊劃過,臉頰被勁風刮得一陣火辣辣地生疼。



他這時隻是文士打扮,手中又沒有任何可以防禦的武器,隻好拚命躲閃,避開楊誌怒急而來的一刀。好在他對於這個意外早已做好準備,剛才說話的同時,一直在嚴密防範著楊誌的反應,這才總算驚險萬分地避過了楊誌威猛絕倫的一刀。



就在李成全力閃避的瞬間,兩聲低喝同時傳來,一直躺在地上尋找機會的阮小二,借此猛地飛起一腳用力向楊誌的小腿踢去。而一直就在李成身邊全神戒備的周竟也怒吼一聲,拔出藏在車轅下麵的長劍不顧一切地向楊誌迎麵攻去。兩方麵同時發難,逼得楊誌隻好放棄追殺李成,揮刀向周竟劈來。阮小二則借機連滾帶爬地脫離了楊誌的控製,逃得了性命。



——————————



這是最新寫的,也是很少的幾處打鬥



偶還是喜歡氣氛渲染,有助於讀者的代入感



點頭!風,腳步,汗水,布景,都可以組成格鬥畫麵



此處插播魏嶽曾經寫過的打鬥示例:



——————



王吉執劍在手,心頭寧定。單臂一振,短劍低吟,劍光崩射,落向山鬼胸口!



劍光影裏,山鬼疾退,王吉軒眉再刺,劍如迅電,山鬼再退,厲吼連連,王吉氣勢蘊足又是一劍!短劍驟然迫發淩厲的嘯音,連環三刺!一舉將山鬼迫到了屋角。



劍勢已盡,鬼物未傷皮毛,王吉心下微涼,氣勢稍滯,出劍慢了兩分,山鬼眼放寒光,森然欲噬,身形暴起,快似猿猱,呼地一下猛撲上來!



王子陽身形一轉,手中短劍如流星飛射,再刺山鬼!快劍絕風,直指咽喉,比方才三劍更快,更狠!



——————————



老和尚趁著活屍萎靡不振的當口,褪下手腕上的一串藏青色念珠,斷開絲繩,望空一擲!一百零八顆珠子毫光四射,周遍覆蓋園中天地,竟將那活屍籠罩於珠網之內。



一顆顆珠子或浮空,或落地,落地之珠光芒潛隱,浮空之珠反射月華,燦若天星,百八顆念珠各據其位,一條條光絲以珠子為基點相互溝通,頃刻間布就了一座“琉璃光王陣”。



世間有兩大佛土,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天宮,此陣乃是那東方教主,琉璃天宮主人,藥師王佛傳下的降妖伏魔,淨一切陰穢的佛門大陣。



活屍哼都未哼就被扯入陣中,竟連掙紮的餘地都沒有,組成陣勢的一顆顆法珠都加持有佛門念力,百珠共鳴,形成無邊法力之海,而這活屍即將在這海中沒頂。



王吉眼看著青珠成陣,點點明光,清輝流映,就似幼時常在河邊樹下捕捉的螢火蟲,有著虛無空幻之美,不禁有所感惑,“輝光射月,神通如是。”



————————



插播玉晚樓對諜戰文的看法:



寫諜戰,很多人覺得紅線太多,不小心就踩線了,其實不完全是



寫諜戰,其實很多人想看的是那種兩種身份之間感情的掙紮,至於真正的情報,其實不用太留意的



寫諜戰,想出版,就不能寫太多的女性角色



2-3個就夠了



偶看那本諜戰征文的《反骨》雖然不知道他能不能得獎,但是當時就覺得那本書,沒辦法出版



寫的是不錯,但是出版拒絕



情節拖,可以刪,不是主要的



主要的是太YY了



而且主角的心理,全書的基調都比較陰暗冷酷



不和諧呀不和諧



感情戲,主要是心理活動



情節發展,各位大神應該很有心得了



打打殺殺---蜜裏調油----打打殺殺---蜜裏調油



哎,循環下去吧



劇本怎麽寫



劇本強調鏡頭感



舉例:



————



場景2



日房間內



主角站在自己房間的窗戶前,傍晚的陽光透射進來,房間內顯得十分昏暗。



主角向樓下望去,鏡頭轉過,樓下一條繁華的商業小街,



畫外音(叫賣聲和促銷廣告的喇叭的吆喝聲)



鏡頭沿著小街緩緩拉回,鏡頭裏,對麵的孫記老湯的招牌一閃而過。



鏡頭收回,主角(特寫)放下行李,向門外走去。



————



上麵是一場戲



場景2:日房間內



已經把時間地點寫清楚了



這是專業的文學劇本



一般都是這樣寫



玉玉,現在劇本主要流行什麽?



目前啊,奮鬥型的



都市題材投資不高。主要是在演員上投資大一點



那些拍攝場景都不用花錢



一般是拉讚助



演員的服裝更不用花錢了



而且都市題材用意加軟廣告



很好的賺錢方法



曆史古裝劇,投資都很大,一般不是名編劇很難拉到投資



有稿子,找導演找製片,也難點



套用多一半大大的話:劇本可以適當YY,但絕不要多女情節,多注意生活



說說現在最流行的都市出版吧



都市題材,實體還是更重視貼近生活的



對了,到底什麽樣的穿越曆史書才能簡體出版?



都一樣的穿越,種地文肯定沒人看



多巨巨的那本,賣的其實很一般



這個就是實體和網絡的區別



實體更流行二月河那種?



爭霸文好一點



目前,穿越已經到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境地



沒什麽流行不流行了



如果出的話,出版社肯定會要求改掉穿越吧



偶能聯係到的出版商和出版社,一聽到穿越文跑得比兔子還快



玉玉,再說說實體的情節吧



實體的情節,賣得好的還是能和讀者有強烈共鳴的



也就是網絡的小白就求個痛快。



實體書的讀者,想看到生活中的自己?



是的,也不太完全



和自己相近,但是又強大一些,但是不能太強大,否則就有了距離感



這樣主角,最好



實體的讀者,除了情節,還是更看多一些文稿的質量



質量,首看文筆



開頭的時候不妨炫耀一下文筆,但是控製在一百字以內



文筆是慢慢練出來的,寫多了小白文,文筆會倒退的




十九


修持境界的感悟,自心與外物沒有分別。心物一源,物我一體。


二十


中者靜也,一也,道也,無也,虛也,……悟到徹底,都有同等含義,守中曰靜,靜曰得一,一合於道,道歸虛無。於是文字可破,得其意而忘其言。


二一


靜,非一團死寂之謂,非固定不變之謂,乃在有動與無動之間狀態。靜而欲動、欲動未動之狀態謂之靜,不動不靜、動靜兼容之狀態亦謂之靜。


二二


靜到妙處,萬物皆與我心心相通,萬物與我皆有情,而我獨超乎世俗凡情之上矣。


二三


夢聞:“老子講退死,講良知化形,講外生死,有離俗之方,以化生死。”醒來記之。


二四


夢聞:“積陽而動,積陰而返。”


二五


靜到妙處,空洞暢快,無邊道力,來自清靜。有何理由不能一切放下,棄卻塵累,歸入清靜,得大自在。


二六


進道之時,往往是道魔並現。此時全仗平日修性之功,性定則進道,性動則入魔。


二七


先天三寶元精、元炁、元神,本屬一源,實不可分。老子曰:“此三者不可致詰,相混為一”是也。隻有後天三寶交感精、呼吸氣、思慮神,才有分別。


二八


引經據典,談玄論道,或可盡一時之興。再去靜坐下功,容易浮遊亂想,必定心念難平。可見高談闊論,有礙道修。


二九


嬉笑打鬧,擾神亂性,乃為心性浮動之表現。煉得性住,必然心平如水,一波不興。以此性力,方固命基。故此有高深修養之人,必定沉潛內藏,大智若愚。


三十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者阻礙也。因修道是逆行,須反奪造化,顛倒生死,


故此必有阻礙。克此阻礙,則魔歸於道,道乃大進。


三一


真炁發動之時,而元神(非識神)隨之而動,且在一炁之先,方為炁之真


動,神炁合一而不分,性命合一而不離。


三二


上乘修真之功,可謂“抱元守中,神炁合一”八字而已。隻要能夠悟入先天混沌狀態,則煉精、煉炁、煉神三者密不可分,煉精即是煉炁,煉炁即是煉神,煉神即是煉精。打破一身有形之象,天地之炁悉皆歸之,而吾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一得永得,我命在我。一切內外景象,皆自然而然出現,全不用後天人為之力,何等自如。


三三


眼前性光,口中甘露,皆為修煉進功之良好證驗。若能蟾光夜夜圓,靈液日日生,即未登仙,亦已超凡矣。


三四


夜夢清秀觀音,人問之曰:“何謂佛?”其伸左手,良久方曰:“去。”又問:“何以成佛?”久之又曰:“去。”


三五


精神必須能夠戰勝形體,方有修道之資格。先求忘形,即忘掉形體;再求脫形,即擺脫形體;進而入於化形,即化歸虛無;最後精神與形體同歸虛無,做到無形,即入道境矣。


三六


體內炁動之時,惟有聽其自然,外麵保持原有形態不可改變,即使躺著亦不可坐起。內部靜以應之,乃為真應。倘若形體一動,則其心必動,破壞先天,其景已失。再求進功,已墮後天矣。


三七


上半月陽炁漸長,炁易發動;下半月陰炁漸生,炁易混沌。觀乎


月之盈虧,自知合乎人身炁機。故丹書雲:“有人問我修行路,遙指天邊月一輪。”


三八


凡物有虛必有實,性命之理亦然。實者形也,虛者神也。形須神立,形去神離,故謂之神。形則有壞,神則無體;形有時限,神無終竟;形可長生(非永生),神能久視。


三九


濁源之水,可以意火煉之,去礦留金,以補後天。但是不能成藥,更不能成丹,即成幻丹,亦必有漏。


四十


陽炁發動,一意清純,自會上升。若然一念轉濁,其炁驟變,迅即下行。清濁


之判,就在一念之間,成毀立見,如影隨形。所謂“一念之差,天堂地獄”是也。


四一


修丹是在死中求生,若欲求生,反入死地。莊子雲:“生生者不生,殺生者不死。”古仙謂“活死人”是也。


四二


心中無念曰靜,靜極必動,動極複靜,動後之靜曰定,故靜與定有層次之差別。入靜之後,心中忽生一覺,此動也。隨後萬籟俱寂,又入靜地,此定也。再如靜極之時,真炁發動,炁動之後,歸入混沌,此又為定。靜者有可動之機,定則無動靜之分矣。


四三


靜定互變,定中亦有層次遞進之深化。


四四


拾得起,放得下;進得去,出得來。才是人間修行路。


四五


心燥之時,閱讀丹經道書,則妄念於不知不覺中漸漸止息,亦為伏性之一法。


四六


患病之時,心氣較低,人事減少,妄念自消,反而易靜,所謂“閑緣人事少,多病道心生。”無病之人,當思患病之心態,有何理由不能降服自性,收心入靜。


四七


修道人常用靜心之功,應物坦然,處變不驚,則時時皆可保持道修。白玉蟾祖師雲:“不必定在蒲團上求道。”


四八


乘車之時,觀見窗外景色,似看非看,亦不昏倦,亦不躁妄,靜觀外化,逍遙物外,怡怡自如,與打坐之時心境仿佛,亦可幫助悟道。


四九


所謂“悟”,一是心悟,一是體悟。心裏要明白,還要在身體上實際修證,方為真悟。故曰知行合一,方為真知。


五十


所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而在修道之人,不止眼觀耳聽,渾身毛孔皆可聽之觀之也。


五一


萬類皆自然,自然我本性,我心即自然,自然是我心。


五二


道家長生,有兩層含義:一是人的生命可以延長,至少可以盡其天年(道教認為,


人的天年為一百二十歲至150歲)。但是不會永遠不死,因為有形軀殼終難永生。一是人的壽命可以自我控製,即生死可以做到自主。既可以運用道家接命之法住世長年,又可以在厭居塵世之後撒手歸去。有時修煉祖師為了尋覓傳人,便用長生之法延長壽命。如《道統源流誌》說:“(龍門第四代傳人周大拙)住世一百十年,始得天台道者張宗仁承受戒法,又得沈頓空承傳宗派。”然後方才離世登真。


五三


丹家講“竅”,竅者非針灸之穴。竅原無形,炁機發動之時,方顯其形。


五四


心不合道,道亦難進。


五五


道本無心得之,勿以有心求之。欲求而不得,不求而自得。


五六


和合者,天地人配合之大混沌也。


五七


瞑目安心臥,臥中有一覺,一覺常相照,照見我真我。此睡中真境界也。


五八


掃盡後天識神,盡化先天一覺,是為真道之主宰。


五九


隨時應當注意蟄藏封固,否則炁易散失。


六十


真胎息者,乃為結丹之後,養胎之息。


六一


不采之采,不煉之煉,此皆性功有基,促進命功自然成就也。


六二


炁動之時,識神全泯,身心皆定,方為真動。全賴平時對境無心之功,方能做到。


六三


功夫到處,心自澄清。再看一切形色,即覺隔世。自然斷念去欲,惟願守我本來。


六2四靜養功深,如入無人之境。雖應事接物,俱似虛無。入我心中,如同鏡之照物,物雖見而鏡不留,盡為虛象。此時觀事察物,皆一目了然。無需思考,於中自出。


六五


打坐不打坐,心靜皆是坐。


六六


豈在火候老與嫩,得其中和方為宜。


六七


道修在養,平日之間,常養靜養炁,日久必有大效驗。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與此理同。


六八


一念之際,正邪立判,魔道頓別。止念之後,欲心即道心,魔念即道念。


六九


陽炁發生,化清化濁,全係一念。


七十


天地之自然,乃是自然而然。人能合於天地,則功修不在人為,無為之中而無不為也。


七一


無念方生炁,無炁不生精。


七二


人合大道,自然包含無限生機。


七三


性主於命,無命何以修性;命係於性,無性何以煉命。以命修性,性天光滿;以性煉命,命地有主。性命雙修,生道為一。


七四


退去浮躁之性,收拾雜亂之念,內心自現無比清涼,無比甜蜜,此由外入內之功。而後返觀於外,自然耿介拔俗,不為物擾,此由內應外之驗。


七五


清平星月夜,靜默聞天籟,我立天地中,天與我合一。


七六


進入虛空,搜求妙有,會得妙有,才知真空,才覺自在。此時再看天地,又是一番景象。惟覺一意獨存,與虛空相照,虛空即我,我即虛空也。


七七


心中無火炁自清,乃真火候也。


七八


全身應一神,一神領全身。身神合一處,才是自主人。我神主我身,我身自有神。神機應萬變,妙道化真身。


七九


修道要求對境無心,心如止水。所有後天識性,必須去掉。倘若掃意不淨,功夫出現良景之時,念頭即起,如雲蔽月,其景自失,尋之難矣。故平時須當注意止念定心,磨煉性情,所謂“人心不死,道心不生。”人心退去,道心方見。佛家講大徹大悟,見性成佛,是心性之功。道教講長生久視,生道合一,是性命雙修。


八十


所謂去三心,即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其實就是一個現在心而已。


八一


生造化處,即奪造化處。


八二


所謂自然,就是一種和諧的生機。


八三


陽炁旺盛之時,也是心旌最易搖動之時。如果放任念頭馳縱,則心火一起,衝撞性命,使性命不能合一,勢必分離,墮入後天,防不勝防。故修道之人,性功至關重要。


八四


真炁發動之時,真意亦隨之而注,意動炁即動,全身皆有感應。此時神炁為一,乃為真效驗。


八五


天機應於人機,人機合於天機,獨有道者知之。道不遠人,修至妙處,人身自合道機。此中玄妙,功到自知。


八六


靜功非死寂不變之功,靜中氣象萬千,因人因時因地而宜。盡在自然,不關人為。


八七


惟從靜中悟入,功夫自可進步。


八八


修道之人,必得經過一定程度的身心證驗,再加攻讀丹經道書,以及師傳點化,具備此


三項條件,方有可能入於丹道之門。


八九


修至妙處,道義自明。心地豁然開朗,疑迷一通俱通。山重水複之中,忽見柳暗花明。得其一而萬事畢,明其一而萬化安。

<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