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曆史上的二把手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八章 遊戲中的規則廢立(1/5)

/>yT“寧教我負天下人”


曹操這個人,因為他那句千古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影響,很多人都不太喜歡。他的野心亦能體現在他的生性殘忍,為報父仇,攻城屠殺百姓數萬,無辜的殘骸把汜水都堵得水泄不通。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為我們至今傳頌。


曹操,小字阿瞞,所以叫曹阿瞞。中國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十常侍中的一員。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嵩的出身,當時就搞不清楚,所以陳壽稱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後任司隸校尉、大司農、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長子,他“少機警,有權術”,自幼博覽群書,善詩詞,通古學。曹操也有過人的武藝。曹操“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未被時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橋玄一見曹操就大為驚奇,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隨之,橋玄又讓曹操去拜訪漢末主持“月旦評”的名士許劭,許劭評價曹操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漸知名於世。


靈帝熹平三年,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族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軍進攻潁川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隨之遷為濟南相。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曆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長吏八名,濟南震動,貪官汙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托病回歸鄉裏,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中平五年,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中平六年,董卓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後又殺太後及少帝,自稱相國,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軍隊,討伐董卓。獻帝劉協自被董卓劫至長安後,一直處於顛沛流離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獻帝終於回到洛陽。洛陽經董卓之亂,已是一片廢墟,百官沒有地方居住,“披荊棘,依丘牆間”。洛陽也沒有糧食,“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饑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穭,或饑死牆壁間”。


早在初平三年,曹操的謀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戰略性建議,曹操深以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親至洛陽朝見獻帝。隨即挾持漢獻帝遷都許昌。從此,曹操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東征徐州,進攻久與他為敵的呂布。在曹軍攻勢之下,呂布軍上下離心,十二月,呂布將侯成、宋憲等生擒呂布謀士陳宮歸降曹操。呂布見大勢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將呂布、陳宮處死,收降呂布將臧霸、孫觀等人,初步控製了徐州。


袁紹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從客觀條件上說,曹操本處於劣勢,但由於他能正確分析客觀條件,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所以能揚長避短,采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使戰爭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麵轉化,經過自己主觀上的努力,終於贏得了勝利。官渡一戰,曹操擊潰了最大敵人袁紹,由他統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恢複丞相製度,並自任丞相。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後,兵鋒轉而南向。建安十三年七月,進軍南征荊州劉表。八月,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九月,曹操大軍進至新野,劉琮以為無法抵擋,舉荊州之眾投降曹操。這時,官渡之戰後投奔劉表的劉備屯駐於樊城,聽說劉琮投降,便率軍向江陵撤退。江陵為荊州重鎮,存有大量軍用物資。曹操聽說,怕江陵落入劉備之手,遂親率五千騎兵從襄陽疾馳三百裏,在當陽長阪將劉備追上,並將其軍擊潰,隨後進占江陵。


由於曹操的進軍威脅了孫權的統治,孫權命大將周瑜率軍三萬,與劉備聯軍抵抗曹操。


曹操自江陵東下,至赤壁與孫、劉聯軍交戰不利,暫駐軍於烏林,與對方隔江對峙。


周瑜用詐降之計,命大將黃蓋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假稱投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裏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後借助風勢,直向曹軍衝去,曹軍大敗,舟船被燒。曹操率軍從華容道陸路撤回江陵,遂撤軍北還。


赤壁大敗後,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穩定內部。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死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這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曹操是曆史上著名的奸雄,他的文治武功在亂世的東漢末年是首屈一指。史書評論他“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為孟德雄才大略之體現,他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爭一時之得,深謀遠慮。在亂世紛爭、群雄並起的三國時代,曹操沒有稱帝,雖沒稱帝,幹的卻是帝王事業,有一番大的作為,其政治和軍事成就遠在當了皇帝的劉備和孫權之上。著名的《讓縣自明本誌令》作於建安十五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當時若沒有曹操這個重量級人物,那天下不知會冒出多少個大大小小的皇帝來,百姓們還不知會受多大的罪,吃多少的苦。可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意是他吃敗仗的原因。


很多人都認為曹操是反麵人物,那是受了《三國演義》裏“尊劉貶曹”的影響。小說畢竟是小說,許多情況下作者都醜化了曹操。但實際上曹操是一個偉大的人,他既奸詐又大度,才華出眾,愛讀兵書,愛惜人才,又有雄心壯誌,而且從不因為別人對他的羞辱或是他打了敗仗而難過,總是一笑了之,就連詩詞中都透出一種大氣磅礴的感覺。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去敬重嗎?


似乎除了《三國演義》與《曹瞞傳》這兩本明顯帶有感情色彩的書之外,其他書籍在“曹操”這個名字的背後都有如此的字眼: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有一點曆史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曹操的一生是戎馬的一生,他的軍隊踏遍了整個中國的北方,使得北方一統。與此相比,中國的南部還在四分五裂,戰亂不斷。


說他是政治家,因為他在外交方麵對匈奴及西域各國恩威並用,收複北方失地;在內政方麵整頓吏治,實行屯田,使得曹魏的經濟一直是蜀漢和東吳望塵莫及的。


說他是軍事家,他有著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在軍事實戰方麵,他討黃巾、逐劉備、滅呂布、平袁紹、敗匈奴,尤其是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也是由他親自一手指揮的。在軍事理論方麵,他親自注釋《孫子兵法》,又著有《孟德新書》,堪稱軍事方麵的集大成者——甚至讓另一位軍事天才諸葛亮也不得不承認:“曹孟德用兵真如神也!”至於赤壁之戰的失利,有他個人的失策與客觀環境的製約,他的過於高估自我能力而粗心大意才導致了這場戰爭的失敗。當然不能說拿破侖有滑鐵盧之敗就不是軍事家,因此曹操一生的戰績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是當之無愧的傑出的軍事家。


說他是文學家,因為他和他的兩個兒子所帶動的“建安風骨”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輝煌成就之一。當時著名的“建安七子”無一不在曹魏的勢力範圍,這是因為相對穩定的北方有文人們賴以生存的文化氣息。即便是在《三國演義》這樣明顯尊劉抑曹的主題下,依然有曹孟德橫槊賦詩的浪漫景象,誰又能否定曹操身上散發的文人氣質呢!在反董卓聯盟分崩瓦解之時的那首《蒿裏行》,可謂是他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最真摯的表露: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帝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是古往今來的天才詩人,他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詞。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蹊徑,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裏行》原是挽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歎人生無常,需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亦影響了後來杜甫、白居易等之文風。


中國曆史上不乏愛寫詩的皇帝,著名的有南唐的皇帝李煜。但李煜的詩前期多是吟風弄月,成了俘虜後,又沉浸在亡國之痛中,雖是大家,但格調低沉。後來有一個詩人皇帝乾隆,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詩。中國曆史上還有幾個皇帝,因僅有幾句不是詩的詩而留下了詩名,如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還有一個宋太祖,僅有一句話:“恨不能提長槍取下天邊月亮!”就在江湖上留下了詩名。這根本算不得詩。


曹操戎馬一生,雖寫詩不多,但篇篇都是被後人千古吟唱的精品。著名的有《蒿裏行》、《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這些詩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熠熠生輝。曹操的詩自成一家,集情、景、趣、誌、意境、氣魄於一體,語言古樸、氣勢宏偉、內涵厚重、悲涼慷慨、跌宕起伏、深沉雄壯。曹操在詩歌創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與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麵所取得的成就相比,絲毫不遜色半分。


曹操的散文也非同凡響,當代文學巨匠魯迅稱曹操是“文章改革的祖師”。在他的影響下,其子曹丕和曹植均以文才蓋世。曹氏三父子是建安時代的文壇領袖。他三父子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完全可與後來的蘇洵三父子媲美。若加上政治、軍事方麵的成就,那麽蘇家三父子不能望曹氏三父子的項背矣!


魯迅說:“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台上那一位花麵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曆史上的曹操與戲曲小說裏的曹操是不相同的,應該還曹操以本來的曆史麵目。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這是魯迅對曹操的一個總的評價。曹操為什麽是一個英雄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他能順應曆史潮流,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曹操出身低微,為當時的清流名教者所不齒,袁紹就公開罵他是奸閹遺醜。曹操自己也不無遺憾地說:“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但他並不因此而卻步,而是堅決地與那些豪族集團進行角逐。


魯迅說:“在他的統治之下,第一個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嚴的,因為當大亂之後,大家都想當皇帝,大家都想叛亂,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曹操使用刑名這個工具,抑製豪族集團的勢力,維護自己的權威,取得很好的效果。


當然,曹操有他的負麵,這也是許多反感曹操的人士抓住不放的地方,那就是他的野心和他陰險毒辣的一麵。“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麵,他可以錯,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錯。有句歇後語就叫“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這也是突顯曹操個人醜陋麵的一句話,真是胡亂殺人還找到了“理論根據”。他殺呂佰奢全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