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曆史上的二把手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六章 等待中的秩序張力(1/6)

一失意就生病的司馬懿


曆史上的魏、蜀、吳三國時期,是一個生存競爭非常激烈的時代,“智者恃謀而立身,勇者恃力而行道”,能夠脫穎而出、名垂青史的,非魏國的司馬懿莫屬。


司馬懿是三國曆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如果沒有他,三國紛爭的曆史大概不會那麽快就結束,也許還會再演繹數十年;如果沒有他,大晉王朝順應民心的統一大業,也不可能那麽水到渠成、來得輕輕巧巧。是他,上承魏之強盛,下啟晉之統一,成就了秦皇漢帝那樣的豐功偉業,將天下萬民從亂世爭戰之中解救出來。所以,他堪稱“命世之英,非常之雄”。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處。《晉書》上稱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而最能凸現司馬懿善於規劃自己人生的,便在“聰明多大略”五個字上。


大凡政治家都善於生“病”,每當他們在政治上失意或大權旁落時便要“病”上一場,當然這要“病”得技巧,“病”得讓人防不勝防,而養病者則以“病”來韜光養晦,保存實力,伺機東山再起。能在等待中尋找機會的人,都是聰明有大略的人。


擅長用生“病”等待機會,俟機下手,東晉的司馬懿是個典型。東漢末年,九雄並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打敗呂布、袁紹、馬超等割據勢力,逐步統一了中國北方。為爭取士家大族的支持,曹操招賢納士,征聘地方名士出來做官,很多名士都積極響應,歸順到他的帳下。但在征聘司馬懿時,曹操卻遇到了麻煩。


曹操當時剛打敗袁紹不久,急需人才,聽說司馬懿有才幹,便征聘他出來做官。司馬懿得知消息後,一時拿不定主意。他知道曹操是個人物,將來很可能掃平天下。但又覺得曹操是宦官之後,出身低微,自己乃名門之後,實在不願意屈節侍奉他,考慮再三,決定再觀望一下。但他又不敢公開拒絕曹操,便假說自己患有風痹病,起居不便,不能出來做官。曹操向來機警多疑,馬上懷疑司馬懿是有意推諉,於是,秘密地派人在夜間去查看。司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靜更深時,那人悄悄潛入司馬懿臥室,然見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馬懿揮去。眼見利刀奪命,司馬懿隻是睜大睛眼看著那人,身體依然僵臥不動。如此,那人才相信司馬懿果真得了風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稟報了曹操。要司馬懿做官的事,這才暫且擱在一邊。


後來曹操當了丞相,急於網羅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馬懿,決定再次征聘他。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曹操也多少聽到了些司馬懿裝病的風聲。這次他決心再也不讓司馬懿愚弄了。他對使者說,如果司馬懿再不應召,就把他抓起來。司馬懿知道,曹操雖然愛才,但對於恃才傲物、不肯親附自己的人,卻是不能容忍的。司馬懿害怕被殺,隻得乖乖地離家應召。司馬懿應召後,被任命為丞相府的文學掾。司馬懿親眼看到曹操確有非凡的軍事、政治才能,並且有了異常雄厚的實力,他也就施展自己的才智,努力做好與自己職責相關的事情,所以深得曹操的賞識。不久,曹操任命司馬懿擔任總管相府一切事務的主簿,並讓他和其子曹丕遊處。司馬懿和曹丕相處很好,私交甚厚,深為曹丕所信任。


曹操雖然很賞識司馬懿的才能,卻並不信任他,認為司馬懿“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曹操覺察到他有雄豪之誌,不禁深感憂慮。據說,曹操曾“夢三馬同食一槽”。有人為其解夢:槽即曹氏,馬即司馬氏,食槽則預示司馬家族將侵奪曹氏政權。因此,曹操對司馬懿甚為反感,每欲加害。他曾對其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將來一定會幹預你的家事。”然而,曹丕因與司馬懿關係甚好,未把父親的告誡當回事。他對司馬懿總是多方保護,才免其被害。


司馬懿看出曹操對他多有疑慮,於是做出滿足現狀之態。曹操對其功高不賞,他毫無怨言。雖然官位很低,他還是勤奮工作,好像對權勢漠不關心。司馬懿的韜光養晦之策,蒙蔽了老奸巨猾的曹操,曹操見他素無野心,也就消除了對他的懷疑和警惕。


此後司馬懿常謀國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馬懿轉為丞相軍司馬。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懼,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內外肅然。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稱魏文帝。由於司馬懿為曹丕“篡漢”出了大力,所以登基後,曹丕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禦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司馬懿先後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擔任了重要職位。到了魏明帝即位,司馬懿已經是魏國的元老。由於他長期帶兵在關中跟蜀國打仗,魏國兵權大部分落在他手裏。後來,遼東太守公孫淵勾結鮮卑貴族,反叛魏國。魏明帝又調司馬懿去對付遼東的叛亂。


司馬懿平定了遼東,正要回朝的時候,洛陽派人送來緊急詔書,要他迅速趕回洛陽。司馬懿到了洛陽,魏明帝已經病重了。明帝把司馬懿和皇族大臣曹爽叫到床邊,囑咐他們共同輔助太子曹芳。


魏明帝死後,太子曹芳即了位,就是魏少帝。曹爽當了大將軍,司馬懿當了太尉。兩人各領兵三千人,輪流在皇宮值班。曹爽雖然說是皇族,但論能力、資格都跟司馬懿差得遠。開始的時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馬懿,有事總聽聽司馬懿的意見。


後來,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曹爽說:“大權不能分給外人啊!”他們替曹爽出了一個主意,用魏少帝的名義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實際上是奪去他的兵權。接著,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職位。司馬懿看在眼裏,裝聾作啞,一點也不幹涉。


曹爽大權在手,就尋歡作樂,過起荒唐的生活來了。為了樹立威信,他還帶兵攻打蜀漢,結果被蜀軍打得大敗,差點全軍覆沒。


司馬懿表麵不說,暗中自有打算。好在他年紀也確實老了,就推說有病,不上朝了。曹爽聽說司馬懿生病,正合他的心意。但是畢竟有點不放心,還想打聽一下太傅是真病還是假病。


有一次,有個曹爽親信的官員李勝,被派為荊州刺史。李勝臨走的時候,到司馬懿家去告別,曹爽要他順便探探情況。


李勝到了司馬懿的臥室,隻見司馬懿躺在床上,旁邊兩個使喚丫頭伺候他吃粥。他沒用手接碗,隻把嘴湊到碗邊喝,沒喝上幾口,粥就沿著嘴角流了下來,流得胸前衣襟都是。李勝在一邊看了,覺得司馬懿病得實在可憐。


李勝對司馬懿說:“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擔任本州刺史(李勝是荊州人,所以說是本州),特地來向太傅告辭。”


司馬懿喘著氣說:“哦,這真委屈您啦,並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備啊。我病得這樣,隻怕以後見不到您啦!”


李勝說:“太傅聽錯了,我是回荊州去,不是到並州。”


司馬懿還是聽不清,李勝又大聲說了一遍,司馬懿總算有點搞清楚了,說:“我實在年紀大了,耳朵聾,聽不清您的話。您做荊州刺史,這太好啦。”


李勝告辭出來,向曹爽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說:“太傅隻差一口氣了,您就用不著擔心了。”


曹爽聽了,甭提有多高興啦。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掃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親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馬懿既然病得厲害,當然也沒有人請他去。


哪兒知道等曹爽一幫子人一出皇城,太傅司馬懿的病就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擻精神,帶著他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率領兵馬占領了城門和兵庫,並且假傳皇太後的詔令,把曹爽的大將軍職務撤了。


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亂成一團。有人給他獻計,要他挾持少帝退到許都,收集人馬,對抗司馬懿。但是曹爽和他的兄弟都是隻知道吃喝玩樂的人,哪有這個膽量。司馬懿派人去勸他投降,說是隻要交出兵權,絕不為難他們,曹爽就乖乖地投降了。


過了幾天,就有人告發曹爽一夥謀反,司馬懿派人把曹爽一夥人全下了監獄處死。


這樣一來,魏國的政權名義上還是曹氏的,實際上已經轉到司馬氏手裏。司馬懿在最後處置曹爽時,用了“斬草除根”之法,將曹氏宗親剪滅殆盡。這一舉措甚至招致了他的好友蔣濟的反對,但他必須這麽做。隻有不留後患,才能保證朝局的穩定。況且,司馬懿已走上了一條與曹魏政權決裂的不歸之路。


魏嘉平三年,司馬懿已七十二歲了。他在除掉最後一個政敵王淩後,病死於洛陽,真可謂“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司馬懿臨終前,把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叫到榻前說:“吾事魏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誌,吾嚐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慎之!慎之!”


對於司馬懿所言的“慎之”,也許有兩層意思可以理解:其一是讓二子善理國政,不可以心生異誌;其二是讓二子善保國政,不可輕易托付他人。但是無論司馬懿本人有沒有異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通過他的不懈經營和艱苦努力,已經為後人的事業創造了最佳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條件。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和司馬昭分別被封為大將軍和驃騎上將軍,總領尚書機密大事。從此對於曹魏而言,皇帝之勢微而國家之勢強,軍政大權,盡歸司馬氏專斷。


“山海爭水,水必歸海,非海求之,其勢順也。”繼司馬懿之後,呈現在司馬昭、司馬炎麵前的天下大勢,可謂“居高視下,勢如劈竹”。他們所要做的,隻是順流而下,去完成曆史所賦予的某種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