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法林清音:西北政法大學《西部法苑》學生優秀論文選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4、淺議物權行為理論的民族性(1/5)

歐陽庚德 阮榮建


在當前的民族學術語境中,物權行為無疑是一個熱門話題,我國學者們在討論我國正在進行的物權立法是否需要移植德國民法上的物權行為及其無因性理論時,肯定者和否定者都舉出了許多的理由,前者強調其優點,後者強調其缺點,形成了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局麵。然而,不管哪種觀點,都忽略了法律行為無因性理論的民族性特征。如果我們對物權行為及其無因性理論的民族性特征缺乏足夠的認識,那麽,即使我們把德國特色的物權行為及無因性理論全盤移植,我們也缺乏足以支撐這一理論和製度的本土資源而使得這一理論的貫徹執行十分困難。


物權行為及其無因性理論是德意誌民族的產物。從其產生到為立法所采納都深深地打上了德意誌民族的烙印。


一、德意誌民族所謂的體係性和抽象思考是物權行為及其無因性理論產生的思想基礎


18、19世紀對德意誌來說是一個觀念論和體係化的時代,抽象化與體係化是其特征。薩維尼的物權合意主義理論即是此種抽象化思潮的產物。那德意誌人為什麽如此潛心於構造抽象與體係化呢?為什麽迄今為止,抽象化與體係化不發生在其他民族或國家?


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必須回到古日耳曼的最初歲月裏。在人類成長的曆史上,日耳曼是一支發育相當遲緩的民族。當羅馬帝國威震海內,創造了令世人驚慕的文明時,它還是一支野蠻的遊牧部落。公元五世紀,野蠻的日耳曼人憑借武力征服了羅馬帝國,可他在輝煌的羅馬文明麵前驚詫莫名,征服者每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被征服者表現出深深地敬畏。日耳曼人對羅馬文明既要征服又崇敬的複雜心理折磨著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日耳曼民族一開始就是帶著這種矛盾的民族心理戰戰兢兢地接觸羅馬與基督教文明的,弱小民族的悲劇意識開始孕育成長,於是民族強盛的理想和願望激勵著每一個日耳曼人。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建立的神聖羅馬帝國終於使日耳曼人揚眉吐氣。然而好景不長,查理曼死後,神聖羅馬帝國分崩離析,名存實亡。843年的《凡爾登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帝國的西部迅速成長而逐漸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法蘭西,而東部日耳曼部分則陷入四分五裂的割據狀態。日耳曼人親證著帝國西部這個民族國家的成長過程,自己的落後與鄰邦的強大孕育了日耳曼人的民族自卑心理。


而30年戰爭之結束,法國擊敗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取得了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