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靖康誌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十三章 太原(二)(2/2)

一時之間,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隻得暫時空位。至於改太宰、少宰之名一事,官家也想請示太上皇再行更張,但是,金兵圍城,信使不通,隻得作罷!微臣認為,官家初登大寶,有所更新,也在常理之中!”李綱回話之際,加了百倍的小心,生怕一句不慎,惹惱了太上皇,那就麻煩了。


趙佶表情沒什麽變化,看來對李綱的回答還算滿意!


許久,再道:“金兵渡河,為何不擊?”


李綱緩了一口氣,說:“種師道用兵一貫謹慎有餘,進取不足。隻是,滿朝重將沒有比他再合適的統兵之人,官家隻得信之用之。種師道不欲戰,朝廷也隻好由他去了。”


趙佶連連搖頭,大歎可惜。


慢慢地,君臣二人的談話,氣氛融洽了許多。趙佶還解釋了一下,截遞角、止勤王、留糧綱等事的原由。原因倒不重要,重要的是,由此一事可以說明,太上皇認可了他李綱,既認可了他的身份,也認可了他這個人。


趙佶隨口道:“蔡京、童貫六人,為何一並罷黜?聽說,李彥已經被賜死,王黼在歸鄉的路上被強人所殺,具體情況,李卿可知?”


蔡京六人之事,趙佶是一定會問的。六人之中,趙桓最恨的是王黼。王黼柄政,交往鄆王趙楷,趙桓的太子之位幾乎不保。而太祖皇帝留有遺訓:不得誅殺大臣。趙桓既不想落一個違逆祖宗的惡名,又不想放過王黼。所以,密令開封府尹聶山,派衛士裝扮強盜,在半路把王黼殺了。


來的路上,李綱費盡了心思,字斟句酌,想好了說辭。如今,正好派上用場。


李綱起身,撩衣跪倒,叩頭回道:“蔡京六人,辜負聖恩,排斥忠良,任用私人,天下共知。國家至現在這般境地,皆六人之罪。京城太學生、百姓群情洶洶,幾萬人伏闕請官家誅六賊。當時,金兵攻城甚急,官家不得不稍從民意,罷黜六人。李彥之死,咎由自取;王黼之斃,民心所向,朝野已有定論!


自太上皇南狩,每有南來諭旨,官家憂懼不進膳,涕泣直至昏厥。譬喻普通人家,尊長出而把家中之事托付給子弟,偶然遇到強盜劫掠,自然應當任其處置。尊長要回來了,子弟擔心尊長問詢,心中之驚恐可想而知。為尊長者,當以其能保田園大計,好言撫慰,不應責問他所使用的具體辦法。官家登基之初,陛下巡幸,適當大敵入寇,為宗社計,政事不得不小有變革。現在,宗社無憂、四方安寧、陛下回鑾,臣以為太上皇應該獎賞官家,不應該再問其它。”


趙佶聞言,沉思良久,緩步走下丹墀,扶起李綱,笑道:“李卿說的有理,聽起來也順耳。朕想起來就問問,今後不會啦!祖宗江山賴卿保存,朕得賞你點什麽!”


說著,趙佶隨手解下玉佩、魚袋以及玉帶,給李綱戴在身上。李綱一再推脫,趙佶隻是不許。無奈何,隻得領旨謝恩。


隨後,趙佶賜宴,君臣二人談得高興,說得暢快,如同多年的好友重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