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郎鹹平說:誰在拯救中國經濟 複蘇的背後和蕭條的亮點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4節(2/4)

9年的人民幣匯率沒有繼續上升;國際大宗物資價格在2008年年底和2009年上半年大跌,使得我國進口成本大幅下降;部分地區放寬執行《勞動合同法》;2009年的年中,政府又將出口退稅比例調回17%;2008年9月份宏觀調控政策由緊縮轉為寬鬆,而且國際通貨膨脹又有抬頭趨勢,這會延緩回暖的勢頭。這也解釋了雖然2009年1~7月份以民營企業為主的輕工業用電量下跌4.68%,但是同樣以民營企業為主的服務業用電量卻是正增長10.37%,我們需要審慎地觀察這個回暖是否能夠持續。


五、金融海嘯帶來的第二個困境


背景提示


2009年4月13日,《第一財經日報》發布了一份由1 500位企業家參與的調查報告。該調查結果顯示,對於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有41%的受訪者認為“較差”或“很差”,比2008年時增加16.9%。32.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企業情況不佳,有25.6%的企業則處於“半停產”狀態。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巨大壓力下,有40.3%的企業表示未來要減少投資。企業家們普遍認為,需求不足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直接影響的原因。既然如此,股市、樓市、車市等消費市場的錢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那麽金融海嘯又是什麽衝擊呢?金融海嘯衝擊到我國的產能過剩,這就是企業家所麵臨的第二個困境。


要知道產能過剩是怎麽造成的,我們就必須先觀察地方政府這麽多年來所推行的兩大政策。第一個政策是抓基礎建設,拉動GDP;第二個政策是招商引資。我們分別來看一下這兩個政策對於產能過剩的影響。


先談第一個政策,所謂抓基礎建設就是通過修橋鋪路等鋼筋水泥工程來拉動GDP增長,我們這幾年的GDP增長大部分都是這麽來的,並不是企業的生產力有什麽了不起的增長。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鋼筋水泥占GDP的比重高達57%,從而把消費壓縮到了GDP的35%左右。我們拿其他國家的數據和我們的GDP組成相比就會發現,我們GDP的組成是扭曲的。其他國家的GDP當中,消費通常占70%?80%,而我們還不到人家的一半。它們的鋼筋水泥占GDP的比重不到20%,而我們是人家的幾倍。我想告訴各位讀者的新觀念是,我們的消費之所以比例小,就是因為鋼筋水泥太多了,從而壓縮了消費,絕不是簡單的隻要構建社會保障體係就能增加消費的問題。而且,我們的銀行儲蓄大約有25萬億元,除以13億人口,人均儲蓄不到2萬元。如果再扣除1%的富裕人群,人均儲蓄不過1萬元而已,也就是說中國其實是一個低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