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有空間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七章 童年(1/4)

蘇青桐在下午三點的時候就已經活蹦亂跳了。


這個年紀病來得快去得也快,哪裏是年紀大了以後的身體,哪裏哪裏都是毛病,怎麽熬都熬不好。


蘇青桐的家鄉是南河中下遊的丘陵地帶,也是有名的魚米之鄉,初中學地理的時候,書本上這裏是由百分之六十的山陵與百分之四十的平原構成,因為水源豐富,所以盛產水稻,又因為氣候的原因,當地種植雙季稻,這就是魚米之鄉的由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田土裏的收獲都需要用汗水去兌換,蘇青桐的少年時候就吃足了種田的辛苦。


每一年的農曆六月,是太陽最烈的時候,她都要頂著烈日在田裏摸爬打滾,彎著腰不分黑白夜的在田裏忙碌,不但要搶著收割春種下的稻穀,還要搶著種植晚季稻的秧苗,不然就會誤了季節影響下半年的收成,其中的辛苦真的無法與人形容,隻有親身經曆,才知道農家的不易。


不過冬卻是最悠閑的季節,原先生產隊的時候還要出工做些零碎的事情,農田承包到戶後,大家隻要忙完地裏的事情就可以悠閑的坐著曬太陽。


今沒有太陽,空陰沉沉的,或許是上午下了一場雨,田裏土裏也沒有人忙活,到下午的時候,田野山林間起了一層薄霧,把這個世界熏染得如夢如幻,用蘇青桐的眼光來看就有種與後世完全不同的樸素的自然美。


蘇青桐站在屋堂前的塘基上,好奇的打量著眼前的景象。


眼前是久遠得有些陌生的田園景色,統一都是土磚房,看著有些年頭了,其中有幾間低矮的茅草屋,大家都群居一起,隻有寥落的一兩家遠離在外,孤零零的卻又有著不拘一格的存在福


蘇青桐所住的屋落叫青家堂,名字的來源無處可尋,一直這樣沿用下來,就這樣叫習慣了,而十幾米遠的馬路對麵的屋堂叫背灘灣,山嘴後有一個屋堂叫灘上,因為背對著灘上所以就叫背灘灣。


青家堂與背灘灣之間大約隔著二十米的距離距,中間有一條馬路。


馬路上鋪著沙子,雖然不寬闊,卻時常有公社養路班的人定時維護,每當養路班的人開著拖拉機掃馬路的時候,大人就不準孩子們去馬路上玩,不然回來就是一身的灰塵,頑皮點的連耳朵裏都是沙子。


周寶珍家住著一半的舊磚房還搭著一半的茅草房,是背灘灣最靠馬路的第一家,也是生產隊最窮的人家。


蘇青桐憑著記憶穿過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