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漢末縱橫天下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四十八章 海內震動(2/4)

董卓入洛,徹底終結了東漢王朝皇權與豪族通過外戚與宦官兩個渠道所展開的常態化政治鬥爭。東漢王朝也在西涼鐵騎從河東駐屯地開入雒陽的那一刻徹底失去了“活力”,漢家皇權(皇帝、太後、外戚、宦官)再也沒法兒擺脫軍閥的控製,皇權則徹底成為了一張軍閥推行霸權的“遮羞布”。


而董卓勢力,則從入雒這一刻起,進入其為時不長的短暫巔峰期。


然而,董卓主從的西涼籍貫、軍將出身,與徹底掌握地方話語權並逐步向中樞朝政滲透的關東望族相衝突,這是董卓主從自始至終無法突破的瓶頸。


再疊加上董卓主從的各種莽撞暴行的影響(倉促廢帝,立威失德;殺戮殘忍,有悖人道),衝淡了董卓入雒之後對關東望族加官進爵的籠絡效果,加劇了西涼軍頭掌權派與關東望族中層管理者之間的貌合神離狀態。


換言之,董卓主從不僅在客觀出身上,與自命清流的關東望族相衝突,而且在主觀作為上,屢屢出現禽獸暴行,徹底喪失了主宰朝政的“人望”。


值得特別強調的一點是,廢立人君,在中國古代是一件大的事,即便是掌握中樞軍政大權的權臣,也必須掂量好自己的“德”與“威”是否能夠壓服不滿勢力、獲得足夠擁戴,否則,名分上的汙點,足夠其他實力派攢集起來,借機搞事情了。


所謂“德”,並非“民心”,而是“人望”,也即擁有多少官僚士大夫與軍事武裝統帥的支持;所謂“威”,並非“淫威”與“黷武”,而是“功威”,也即指揮並創造了戡亂、滅國乃至一統級別的軍事功績,為前朝消滅了足夠多的異己勢力,成為功高震主之人。


過早廢立漢帝可以是董卓最大的失招。


董卓入京前,無論是氣勢正盛的宦官之禍,還是潛在的外戚之禍,都已在火並之中消耗殆盡,董卓入京本身隻是趁機摘取火並果實罷了。


董卓入京後,未見其重振朝綱、未見其勘平四方、未見其驅除北患,也即,未立寸功便擅行廢立之事。


功勳未孚眾望,擅自廢立,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董卓廢立漢帝前後的一係列毫無功勳背書的僭越舉動,為黨錮以來因始終未能掌握中央朝政而蠢蠢欲動的關東豪族提供了最為強勁的大義名分。


這一名分,甚至可以被檄文與望族輿論成與商湯伐夏桀、周武伐商紂、亡秦必楚、劉邦為義帝伐項羽等相提並論的大義之舉。


可以,董卓是硬生生地把自己逼到了夏桀、商紂、暴秦、暴楚乃至王莽的不仁不義之輿論境地。


董卓現在的局麵,都是他自己作出來的。


若是在一開始


董卓身邊有他賈詡才,而董卓也願意聽他賈詡的計策,未嚐沒有收服關東望族的機會。


然而現在


是一點機會都沒了。


賈詡歎了一口氣,道:“相國太過於意氣用事了,句不好聽的,在下人眼中,相國已經是臭名昭著了,中郎將忠心相國,這一點倒是不無不可,但現如今其實死一個袁隗,也沒多重要了。”


牛輔聽到賈詡的話,心中有些憤憤。


但他略略轉了轉腦筋之後,卻也知道賈詡的話不是假話。


“關東士族那些人,也沒什麽好怕的,嶽丈有西涼鐵騎,隻要將這些人全部打敗收服了不就可以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