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佛解人生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說《大毗婆沙》(1/5)

說《大毗婆沙》 一、《大毗婆沙》之結集


“毗婆沙”譯言廣說,或言廣釋,藏中以《毗婆沙》名書者五種,除上列二種以外,尚有屍陀槃尼之《鞞婆論》、法救之《五事毗婆沙論》、龍樹之《十住毗婆沙論》。而此《阿毗曇婆沙》,則同本異譯,凡佛學家泛言《婆沙》者,皆指此也。


《大毗婆沙》所廣釋者何?即釋迦旃延之《發智論》也 (今本每卷末皆有“說一切有部發智”七字。) 。然此非私家著述,乃當時佛教正統派 (說一切有部) ,以團體之公意,受時主之保護,經正式的公開研究,用極鄭重之形式,泐為大典。史家名之曰:“第四結集”,與迦葉、阿難之結集三藏,視為同等大事業。故研究斯論之成立淵源,實佛教史上一重要關目也。


《婆沙》結集之史料,詳見於玄奘《大唐西域記》 (卷三) 迦濕彌羅國之條。其文曰:


健馱羅國迦膩色迦王,以如來涅槃後第四百年,應期撫運 (案此年代有誤說,詳下) ,機務餘暇,每習佛經,日請一僧入宮說法,而諸異議部執不同,王用深疑。時脅尊者曰:“如來去世,歲月逾邈,弟子部執,師資異論,各據聞見,共為矛盾。”時王聞已,悲歎良久,謂尊者曰:“敢忘庸鄙,紹隆法教,隨其部執,具釋三藏。”脅尊者曰:“大王留情佛法,是所願也。”王乃宣令遠近,召集聖哲。於是四方輻輳,得四百九十九人。王欲於本國 (案指犍陀羅) ,苦其苦濕。又欲就王舍城大迦葉波結集石室,脅尊者等議曰:“不可,彼多外道,異論糾紛,酬對不暇,何功作論?眾會之心,屬意此國。” (案指迦濕彌羅) 令曰:“允諧。”其王是時,與諸羅漢,自彼而至 (案自犍陀羅至迦濕彌羅) 。建立伽藍,結集三藏,欲作《毗婆沙論》。是時尊者世友,戶外衲衣,諸阿羅漢謂世友曰:“結使未除,勿居此也。”於是世友擲耬丸空中,諸天接縷丸而請,諸羅漢見是事已,謝咎推德,請為上座。凡有疑義,鹹取決焉 (案世友事不可信說,詳下) 。是五百賢聖,先造十萬頌《鄔波第鑠論》,釋素呾纜 (經) 藏。次造十萬頌《毗奈耶毗婆沙論》,釋毗奈耶 (律) 藏。後造十萬頌《阿毗達磨毗婆沙論》,釋阿毗達磨 (論) 藏。凡三十萬頌,六百六十萬言,備釋三藏,懸諸千古。莫不窮其枝葉,究其淺深,迦膩色迦王遂以赤銅為鍱,鏤寫論文,不函緘封,建窣堵波,藏於其中,不令異學持此論出,欲求習學,就中受業。”


其後多羅那達之《印度佛教史》,敘述此事亦甚詳,略同奘公所說。惟言五百羅漢外,更有五百菩薩、五百班彌達 (居士) 雲。今案迦濕彌羅即罽賓,迦膩色迦王為月氏種。《後漢書·西域傳》有月氏王閻膏珍者,則其父也。此王以西曆第二世紀初,統一北、西、中三部印度,大弘佛法,媲美阿育。其雕刻遺物,含尚多存,歐洲考古者寶焉。迦濕彌羅佛教,當佛滅五、六十年後,阿難弟子末田底迦始往傳布,其後寖盛。初,世尊說法,多在摩竭陀國之王舍城,佛滅後,即以此地為教會中心,迦葉於此結集三藏焉。然其國本耆那教之根據地,佛在世時,外道已充斥,及阿育王殃後,異教漸倡,佛教徒動見迫害, (觀前文所記脅尊者之言,謂王舍城多外道,可窺見此中消息。) 諸大德多避地西北,於是佛教中心,漸移於迦濕彌羅,而主持之者則“說一切有部”也。迦膩色迦在位,當佛滅後第六百年之末,其時不惟“大眾部”早已獨立,即“有部”中亦異議蜂起,裂為十餘派。一麵大乘運動,亦漸已開始,於是正統派諸長老,不得不謀所以“別黑白而定一尊”,此編纂《婆沙》之動機所由起也。此舉雖含有教權自尊的意味,然不能遽謂之專製。蓋當時實合各地著名學者,公開討論,其間有部以外之人,當亦不少。據多羅那達《佛教史》,則當時十八部之異議,悉分別采擇,認為正說,是純取“擇善而從”的態度矣!觀於《婆沙》內容之豐富,條貫之詳明,可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