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華夏冥事錄之陰間喚魂篇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1章 狐仙拜月

在一個平常鮮有缺水困擾的西南村落,突然降臨了一場百年難遇的大旱。原本清澈流淌的溪流幹涸見底,連世代居住於此的老人們也從未見識過如此嚴酷的幹旱。此時,村尾那座破舊而隱秘的石龕前,悄然燃起了久違的香火。這座石龕並非敬奉神佛,而是供著一塊斑駁滄桑的石碑,據說其上刻著一位山神的名字,盡管字跡早已模糊不清。


在這塊神秘石碑的背後,流傳著一個令人心生敬畏的傳說。據傳,這塊石碑是從遙遠的深山中挖掘而出,是一位祖先在逃荒途中偶得,信奉其為山神化身。當年祖先一路背負此碑穿越崇山峻嶺,直至落戶於此,帶來了水源與生機。逢年過節,家中稍有餘裕的人家,都會悄悄前來祭拜,獻上米酒、糯米糍粑,甚至有時會宰殺一隻雞,祈禱山神護佑一方水土安寧。


某個悶熱的夏夜,月光皎潔如洗,灑滿了靜謐的村莊。依照村裏的習俗,每月農曆十五的深夜,總有膽大的孩子試圖趁大人熟睡之際,偷偷前往石龕偷嚐供品。那晚,年僅九歲的阿牛,帶著幾個玩伴,小心翼翼地走向石龕。月色下的石碑顯得愈發詭秘,仿佛在暗處窺探著他們的舉動。


正當阿牛他們即將靠近石龕時,一股寒意驟然席卷而來,空氣中彌漫著莫名的壓抑。突然,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音打破了寂靜,眾人循聲望去,隻見石龕旁赫然出現了一個形似孩童、通體漆黑的身影。它身形矮小卻靈活異常,一雙明亮的眼睛在黑夜中閃爍著奇異的光芒,仿佛能穿透人心。


那身影雙手合十,虔誠地對著石碑拜了幾拜,姿態嫻熟而莊重,就像一個人在月光下進行某種古老的儀式。它的皮膚呈現出光澤,身上似乎覆蓋著一層柔軟的黑色絨毛,背部中央一條蓬鬆的尾巴輕輕搖曳,令人想起流傳已久的山魈傳說。在場的孩子們屏住了呼吸,驚恐之餘,竟發現它在無聲地訴說著什麽,仿佛在向石碑祈求降雨。


阿牛眼睜睜看著那奇異生物對著石碑默默禱告,心中五味雜陳。他聽到耳邊似乎回蕩著微弱而悠遠的歌聲,那種旋律透著深深的哀愁與期盼,卻又混合著強烈的堅定與信念。歌聲結束的瞬間,那生物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隻留下一絲淡淡的硫磺氣味和月光下波光粼粼的石碑。


翌日清晨,阿牛顫抖著將昨夜的經曆告訴了自己的祖父,祖父聽罷沉默良久,而後微微點頭,眼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那是山神的使者,名叫‘狐仙’,它會在危急之時出現,為村子祈福消災。”祖父語重心長地說,“我們世代尊崇山神,敬畏自然,正因為萬物有靈,這片土地才會生生不息。”


果不其然,就在狐仙現身後的第三天,久違的烏雲遮蔽了驕陽,天空中雷聲滾滾,一場傾盆大雨如約而至,滋潤了幹涸的田地,緩解了嚴重的旱情。村民們紛紛感歎不已,更多的人開始相信並尊重那塊石碑背後的神秘力量。每當提起那晚狐仙在月光下的祈禱,村民們都不禁脊背發涼,但也滿懷感激和敬畏。


時光荏苒,數十年後,當外來施工隊計劃挪動那塊承載著無數傳奇故事的石碑時,村裏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堅決反對,他們講述了那個關於狐仙拜月、祈雨的恐怖而又神奇的故事。施工隊的年輕人聽後也為之動容,最終決定保留了那塊石碑及其所在的石龕。


自那時起,每逢重大節日或遭遇困難時,村民們不再局限於秘密地祭拜,而是公開地聚集在石龕前,舉行莊重的祭祀活動。他們深信,正是通過尊重和保護自然界的每一個生命,那些隱藏在深山、林間,乃至神話傳說中的神秘力量,才會庇佑著這個小山村,讓萬物和諧共生,也讓古老的信仰與民俗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而這塊見證了狐仙拜月的石碑,也成為了村民們心中永恒的守護者與和平的象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