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歐洲大曆史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五卷 學問複興(1/6)

第五卷 學問複興 第十九章百年戰爭 1.百年戰爭前之英國


十四、十五兩世紀之歐洲史,吾人依下列之次序而敘述之。第一,英國王有要求法國王位之舉,且有百年間之戰爭,二國之紛亂及其改革,頗有互相關聯之處,故英國、法國兩國史,用合敘之法。第二,再述教會及其改良之計劃。第三,繼述文明之進步,尤重意大利諸城,蓋諸城固當日文明之領袖也。並旁及印字機之發明,及十五世紀後半期地理上之非常發見。第四,再繼述十六世紀初年西部歐洲一帶之狀況,使讀者了然於宗教改革之由來。


茲先敘述英國之情形。Edward第一(一二七二年至一三○七年)以前之英國君主僅領有大Britain島之一部分。在英國之西者,有Wales,為土著Briton種人所居之地,其地多山,日耳曼種人不能征服也。在英國之北者有蘇格蘭王國,獨立以與英國對峙,其王偶然有承認英國為上國者。Edward第一即位以後,竟能永遠征服Wales,暫時征服蘇格蘭。


數百年來,英國人與Wales人每有邊疆之戰事,William the Conqueror不得已在Wales邊境之上,設伯爵封土數處為防禦之用,Chester,Shrewsbury,及Monmouth諸城,皆昔日Normandy人駐兵之地也。Wales人屢有騷擾英國邊境之事,故英國王有屢次用兵之舉。然欲永久征服之,實不可能。蓋Wales人往往敗退入山,英國兵士一無所得,每廢然而返故也。Wales人之力能抵抗英國人之侵入者,雖地勢有險可守使然,然其地詩人提倡愛國熱忱之功,亦正不少。若輩每以為其同胞將來必有恢複英格蘭之一日。


英國王Edward第一既即位,令Wales親王Llewellyn來行臣服之禮。Llewellyn本桀驁不馴者,不奉命,英國王乃率兵征之,凡二次而敗之。Llewellyn於一二八二年陣亡,Wales遂入附於英國。Edward第一分其地為區,傳入英國之法律及習慣,其調和政策,頗著成效,故百年之間,僅叛一次。Edward第一不久封其子為Wales親王,此種稱號至今尚為英國王太子所沿用。


蘇格蘭之征服,較Wales尤難,蘇格蘭之古代史,極其複雜。當Anglo及Saxon種人入侵英格蘭時,Forth灣以北之山國,有Celt種人曰Pict者居之。當時在蘇格蘭西岸者有小王國為愛爾蘭之Celt種人所建,其族名曰Scot。十世紀初年,Pict種人承認Scot種人之王為其主,編年史家漸以Scot種人之地名其王國,故有蘇格蘭之稱。他日英國王每以邊疆之地予蘇格蘭王,其地介於Tweed河及Forth灣之間,即今日之“低區”也。此區之人種及語言皆與英國同,至於“高區”則仍屬Celt種,而用Gael語言。


蘇格蘭王居於低區而以Edinburg為其首都,在蘇格蘭史上極為重要。William the Conqueror入侵英國以後,英國人及Normandy貴族之不滿於英國王者,多遁入蘇格蘭之低區,而成他日之望族,如Balliol及Bruce等,均能力爭蘇格蘭之自由。當十二、十三兩世紀時代,蘇格蘭因受Anglo種人及Normandy人文明之影響,頗為發達,在南部尤甚,城市亦日形發達。


至Edward第一在位時代,英格蘭及蘇格蘭之戰爭方始。當一二九○年蘇格蘭之王統中斷,其時要求王位者不一其人。若輩為免除內亂起見,故折衷於英國王。英國王允之,唯要求新王須承認英國王為其天子。蘇格蘭人無異議,英國王乃決令Robert Balliol為蘇格蘭王。然Edward第一忽有逾分之要求,蘇格蘭人怒,其王並宣言不再稱英國王之附庸。而且蘇格蘭人並與英國王之敵法國王Philip the Fair同盟。嗣後英國法國間每有爭端,蘇格蘭人必援助英國之敵。


一二九六年Edward第一有親征蘇格蘭之舉,以平其地之叛亂。宣言Balliol既有叛逆之跡,故沒收其封土以直隸於英國王,並迫其地貴族之臣服。英國王為鞏固其權利起見,故將蘇格蘭王行加冕禮時所用之石座日Scone石者,攜之歸國。蘇格蘭屢叛,Edward第一思有以合並之。遂開此後三百年間英格蘭與蘇格蘭間之戰禍,至一六○三年蘇格蘭王James第六入英國為王,稱James第一時方止。


蘇格蘭之能維持其獨立者,Robert Bruce之功居多,彼能合貴族與人民而為一,自為其首領。當一三○七年時Edward第一率兵北上,以平Bruce之叛,卒因年老力衰,中道去世。其子Edward第二柔弱無能,承繼王位。蘇格蘭人乃承認Bruce為王,敗Edward第二於Bannockburn地方,時一三一四年也。然英國人至一三二八年方被迫而承認蘇格蘭之獨立。


當英國與蘇格蘭戰爭時,低區之蘇格蘭人漸與北部高區之人民聯合。又因蘇格蘭獨立之故,故英國與蘇格蘭兩國之民族,遂有互異之點。吾人試讀蘇格蘭詩人如Burns,小說家如Scott及Stevenson輩之著作,即可想見蘇格蘭人特性之如何。 2.百年戰爭之開始


所謂百年戰爭者,為英國法國君主間之戰事,為期雖久,而屢次中輟。其起源約如下述:英國自其王John有不德之行,失去歐洲大陸之Normandy及其他Plantagenet朝領土之一部分。然英國王仍保有Guienne公國,而承認法國王為天子。此種狀況,當然非產生困難不可。蓋法國王正在壓製國內諸侯以伸張其王室權力故也。為英國王者當然不願法國王有直轄英國領土Guienne之舉,而法國王Philip the Fair以後諸君,則正常有此種要求,兩國衝突之舉,遂不能免。


英國與法國之戰爭本不可免,至Edward第三要求法國王位後,其勢益迫。蓋Edward第三之母Isabella為法國王Philip the Fair之女。一三一四年Philip the Fair死後,其三子相繼即位,然均無嗣,故Capetian朝之直係,至一三二八年而中絕。法國人宣言據法國成法,女子不得入即王位,並不得傳其位於其子,故Edward第三之要求實不正當。法國人乃以Philip the Fair之侄Philip第六為王,是為法國Valois朝之始。


其時英國王Edward第三年尚幼稚,故對於法國王位之解決,並無異議,並為領有Guienne之故,願為法國王之附庸。然不久英國王知Philip第六不但有伸其勢力於Guienne之舉,並有遣兵援助蘇格蘭人之事,乃提出入繼法國王位之要求。


英國王既宣布其要求,Flanders諸城,頗表示援助之意。蓋法國王Philip第六曾力助Flanders伯平定諸城之叛亂,以阻止其獨立之建設也。至是諸城聞英國有要求法國王位之舉,莫不思叛法國以助英國王。當是時也,Flanders工商業之發達,實為西部歐洲之冠。Ghent城之工業,Bruges城之商業,莫不獨步一時。然諸城之興盛,大都有賴於英國羊毛之輸入,紡之織之以銷售於各國。一三三六年Flanders伯,或係受Philip第六之指使,下令監禁英國人之在Flanders者。英國王亦下令禁止羊毛之輸出與紡織品之輸入以抵製之。同時並保護Flanders工匠之來英國者,使之居於Norfolk一帶地,從事紡織之業。於此可見Flanders人之希望Edward第三入王法國,原在於維持其與英國通商之關係。若輩曾勸英國王入侵法國,至一三四○年英國王並以法國王徽百合花加諸英國王獅徽之上。


Edward第三雖無驟然興兵之舉,然英國之海軍屢敗法國之艦隊於海上。至一三四六年,英國王率兵在Normandy地方登陸,既蹂躪其地,乃沿Seine河而上幾達巴黎,中途為法國軍隊所阻,不得已北退而駐於Crécy地方,與法國軍隊大戰於此。英國軍隊大勝;世人乃曉然於曾經訓練之步兵,如設備完全行動一致者,必能戰勝封建時代之騎士。法國之騎士,雖能勇往直前,然不能進退自如,故英國兵士箭飛如雨,法國軍隊不能支,死者無算。是役也,英國王太子功獨大,因身穿黑色之甲胄,故世稱之為“黑太子”。


英國王既敗法國軍隊,遂圍Calais城,不久陷之,逐其地之居民而以英國人實之。此城嗣後附屬於英國者凡二百年之久。十年之後,戰事重啟,黑太子再大敗法國軍隊於Poitiers;法國王John被虜,英國王攜之入倫敦,時一三五六年也。 3.百年戰爭中英法兩國之狀況


法國軍隊既屢敗於Crécy及Poitiers,國民均歸罪於君主及朝廷官吏之無能。故第二次戰敗之後,全級會議有實行監督政府之計劃,蓋是時法國王因增加軍費,不得不求國民之允許,故有召集國會之事也。全級會議中之有城市代表,始於Philip the Fair時代,至是人數較教士及貴族尤多,乃提出改革之案,就中最重要者為全級會議無論法國王召集與否,開會須有定期;國帑之征收及支出,不應盡由法國王處置之,應受國民代表之監督。巴黎人民聞之喜,乃起而援助之,然因舉動過於激烈,反阻改革計劃之實行,而法國遂一返昔日君主獨裁之舊。


此次法國政治改革之失敗,有可注意之端二:第一,此次改革黨之目的及巴黎暴民之舉動,與一七八九年之革命頗為相仿。第二,法國全級會議之曆史,與英國國會之曆史絕然不同。法國王遇需款時,每有召集全級會議之舉,然其目的在於征求同意以便易於征收而已。為法國王者始終主張君主有不征民意而征稅之權利。至於英國,則自Edward第一以後,為英國王者每承認征收新稅須得國會之同意。至Edward第二時,則凡關係國家安寧之事,無不征求人民代表之意見。故當法國全級會議漸形失勢之日,正英國國會漸形得勢之秋。每遇英國王有征收新稅之舉,則國會必申改革秕政之請,英王之政策,因之遂受國會之拘束矣。


英國王Edward第三深知黑太子雖著戰功,法國王雖為俘虜,然欲征服法國,實不可能。故於一三六○年與法國訂Bretigny之約,規定英王不但不再要求法國之王位,並不再要求Normandy及Loire河以北之舊日領地。同時法國王以Poitou,Guienne,Gascony諸地及Calais城予英國,許英國王不必再承認法國為上國。英國王領土之在法國者,至是占有法國領土三分之一。


然此次和約,實難持久。黑太子奉其父命統治Guienne,橫征暴斂,大失民望。當法國王Charles第五(一三六四年至一三八○年)入侵英國領土時,勢如破竹;蓋是時英國王Edward第三年老力衰,而黑太子又複大病垂危也。故當一三七七年Edward第三去世時,英王領土之在法國者,僅留Calais 一城及Bordeaux迤南一帶狹長之地而已。


Edward第三死後三十年間,英國法國間之戰事,實已中止。法國所受之損失,較英國為巨。第一,所有戰爭,均在法國領土中行之;第二,自Bretigny和約以後,法國兵士多賦閑無事,流為盜賊,奸淫虜掠,人民苦之。Petrarch曾於此時遊曆法國,嚐謂不信此時之法國竟凋零至此。“吾所見者可怖之荒涼及極端之貧困,荒蕪之田地及頹廢之居室而已。即在巴黎附近一帶,亦多見火焚兵劫之跡。路上無人,通衢生草。”


戰爭之後,加以一三四八年之黑死病疫。是年四月,疫傳至Florence;至八月而入法國與德國;再傳人英國自西南而北,在一三四九年英國全部均受其害。此種疫癘,與天花、霍亂諸病同,均自亞洲傳入。染病者二三日即死。歐洲人之染疫而死者,其數不可知。相傳法國某地之人民,生存者僅得十分之一,又某地則十六分之一;巴黎某醫院中日死五百人雲。至於英國則染疫死者約占全國人口二分之一。Newenham寺中本有修道士二十六人,僅存住持一人及修道士二人,死者既眾,故地價大落。 4.英國佃奴製度之廢止


當時英國之農民頗有不滿政府之意,蓋原於染疫而死者之為數太多,而英國政府又有重征於民為繼續戰爭之舉也。是時為農民者大都隸屬於封土,負有封建之徭役及租稅。其時自由農民之得以自由工作者為數本不甚多。自經黑死疫以後,工人之數大減,工資驟增,而自由工人遂漸形重要。故工人不但有要求加薪之舉,而且有隨時易主之行也。


此種增薪之要求,在當時甚以為異,政府有下令禁止要求加薪之舉。凡工人不願領大疫以前所定之工資而工作者,則處以監禁之刑。一三五一年頒發工人律,嗣後百年間同樣法律之頒發者不一而足,然遵守者蓋寡。佃奴與工人之要求增薪者,仍時有所聞。即此可見國會幹涉供給與需要之定律,固難望其成功也。


舊日之采邑製度,至是漸廢。舊日之佃奴,多往來各地,自謀生活。漸疾視昔日之徭役及租稅。一三七七年,地主中曾有向國會請願者,謂佃奴已不願納其習慣上之租稅及盡其佃奴之義務雲。


人民不滿之象,漸普及於全國。試讀《農夫Piers之幻想》一詩,即可見當日農民狀況困苦之一斑。此不過一例而已。當日以韻文及散文所著之小冊著作不一而足,均以描摹人民苦況為主。工人律之實行益增地主與工人之惡感。加以征收新稅,人民益恨,蓋一三七九年時,英國政府規定凡年在十六歲以上者,均須納丁口稅;次年又有征稅以備與法國戰爭之舉也。


一三八一年,Kent與Essex兩地之農民叛,決意向倫敦進發,沿途農民及工人之加入者,不一而足。不久英國之東南部,群起叛亂。地主及教士之居室,頗有被焚者,凡丁口稅冊及封建租稅清冊,尤盡力銷毀之以為快。倫敦城中之表同情於叛黨者開門以迎,官吏有被執者,叛黨殺之,平民中有思擁少年英國王Richard第二為其領袖者。英國王殊無援助之意;唯出與叛黨遇,允廢佃奴製度,叛黨遂四散。


英國王雖食言,然佃奴製度,驟形衰敗。為佃奴者類以金錢代工作,佃奴製度之特點,至是消滅。為地主者或傭人以耕其地,或租其地以與人。租地而種者,每不能迫令其地中之租戶納封建之租稅。故英國自農民之叛以後六七十年,佃奴類皆變為自由民,佃奴製度,廢止殆盡。 5.百年戰爭之後半期


英國王Edward第三死後三十年間,英國法國間之戰爭,幾乎中輟。黑太子之幼子Richard第二,繼其祖父之王位,國內貴族爭雄,迄無寧歲。英國王不得已於一三九九年被逼退位。Lancaster族之Henry第四(一三九九年至一四一三年)入承大統。新王殆因得位不正,故不敢放縱;至其子Henry第五(一四一三年至一四二二年)時,方有與法國繼續戰爭之舉。其時法國內部紛擾,故英國王於一四一四年有要求法國王位之事。


法國王Charles第五,英明有為,恢複國土於英國人之手,至一三八○年卒。Charles第六即位,不久即染瘋疾,王族中人群起以爭王位。其時國內分二黨:其一以Burgundy公為領袖,雄據德國法國間之地。其二以Orleans公為首領。一四○七年Orleans公為Burgundy公所慘殺,兩黨之間遂起內亂。而Orleans公入侵英國之計劃,亦為之中輟。


英國王Henry第五之要求法國王位,本無真正之根據。Edward第三之與法國開戰,一因法國王有侵犯Guienne及援助蘇格蘭之舉,一因英國王得Flanders諸城之援助也。至於Henry第五之與法國開戰,純欲立功國外以冀得國民之歡心而已。然其第一次戰役於一四一五年在Agincourt地方大敗法國軍隊,其光榮不亞Crécy或Poitiers之二役。英國之步兵手攜弓箭,再敗法國之騎兵。英國軍隊乃征略Normandy 一帶地,再向巴黎而進。


法國Burgundy黨及Orleans黨,鑒於英國人之得勢,正有攜手言和之意,不意Burgundy公方跪而與王太子之手接吻時,為仇人所刺而死。其子Philip the Good襲其父爵,以為其父之被殺,太子實與謀,故與英國人合以反攻太子。法國王不得已於一四二○年與英國王訂Troyes和約,規定法國王Charles第六卒後,法國王位必傳諸英國王Henry第五。


二年之後,英國王Henry第五及法國王Charles第六均先後去世。Henry第五之子Henry第六,生僅九閱月,據和約彼當承繼英國與法國之王位。然其時法國人之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