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失蹤者的旅行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一章 時間的斑痕(1/6)

我確信我看到過母親的悲傷,然而我始終寫不出來。作為長子,我聽到過母親對於過去苦難的許多回憶,它們深重而輾轉,多少年中,在她的生命裏揮之不去。自我懂事以來的十餘年光陰中,還常常會發覺母親從夢境中驚醒,她的神情悲戚,帶著難以挽回的痛苦和決絕。我自以為漸漸懂得了母親,但還是無力解除母親的心結。後來我發現母親堅執而脆弱。但她為什麽會變成這樣,因為有生育我之前長達二十五年的漫長光陰難以確定,所以一直無解。我隻是憑借我們母子在一起生活的將近二十年時光來了解母親、愛母親的。但自從我外出求學離開故土,母親就變得更加孤零零的了。這種意念主導我多年,像一個荒唐的舊夢。父親與母親總是在吵架,為此我一度以為,他們呆在一起,就是在製造痛苦。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我結婚以後,開始客觀地考慮父親與母親的關係。他們互相牽扯三十年了,盡管吵罵不斷,但從來沒有講過要分離。然而他們生活在一起總是看起來不協調,譬如母親說東,父親非要說西。母親常當著我的麵念叨父親的不是,父親在聽從母親的數落時臉色僵硬,但也已經習慣了。隻有父親不在身邊時母親才談論父親的好。在母親的心目中,父親盡管軟弱,但關鍵的時候仍然是他在拿主意。母親相信自己的力量遠遠不及父親。這就與她對父親的貶薄形成了一種悖論。很小的時候,因為厭煩了他們的吵鬧,無論是我還是弟弟,都很不客氣地嗬斥過。這件事看起來也滑稽,但父親與母親很少因此對我們發火。他們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慣性思維,彼此都看不順眼,又無力改變。這種無力感,也深深地影響我多年。


站在一個中間者的立場上,我已經漸漸地無悲喜。許多年裏,我們的存在曾經成為融洽父母關係的黏合劑,但事過境遷,隨著我們各自成家,在父親母親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父母親的關係對於我們的反彈力也變得越來越弱。每一次聽母親嘮叨父親的不是幾乎成了苦役。曾經我以為:我無論是生活在他們身邊還是遠赴他鄉,都無關緊要。因為對於父母親來說,外在的力似乎永遠解決不了存在於他們之間的難題,即使是親生的兒子都不能。長大以後,當著我們的麵,他們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少。可是母親往往在事後向我抱怨:她與父親之間,似乎連一些最基本的問題都無法取得溝通。這些話語,我已經聽得耳朵都起了老繭。因為要躲避這種壓抑的家庭氛圍,我們兄妹三個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偶爾回去一次,總是暗暗地生一回氣。


在離開父母身邊的日子裏,我卻常常不能抑製地想他們。正是由於母親講述中的不和,使我總在為他們的生活擔著心。可是我外出工作多年,父母親並未因我而沾光得益,除了偶然可以在鄉裏鄉親麵前掙點麵子,他們連我的錢都沒有花過多少。說起來,我是多麽自私的一個孩子。盡管我曾經數額不等地給母親錢,可母親總是為我留著,在我辦事需要的時候,她分文不少地返還給我。我曾經為此難堪過。但終於沒有拒絕母親。因為怕父親反對,母親瞞著父親做這些事。我有時覺得母親不可理喻,甚至為此傷心落淚,可是長長的十幾年裏,幾乎形成了定式。父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